功在今日 利在未来
——张德江校长在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会议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从研究初步方案,向各位青年教师发调查表与征求意见,到几次修改实施办法,征求各单位的意见,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这个办法,再到今天的大会,这一系列的工作,说明学校对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我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师人数快速增加,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经近三百人,超过了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教师绝大多数已经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的有生力量。这些青年教师不仅关系到学校的今天,而且代表了学校的未来。所以,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既可以提高当今的队伍水平,更能够奠定未来的办学实力,是学校建设的长远大计和根本性工作,功在今日,利在未来。我们一定要抱着对学校的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下大决心,出大力气,扎扎实实的做好。
刚才熙校长就学校制定的《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希望学院各位院长、总支书记、副院长、教研室主任、支部书记充分重视,回去后认真地研究,很好地落实。一会儿会轩校长还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大家交流。
近年来我校补充的新教师,学历普遍较高,不是博士就是硕士。然而作为一个教师,无论多高的学历,首先要过好教学关,学会成功地培养学生,否则就不称职。对其他教师,也是如此。所以我下面侧重谈谈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也适用于所有教师。今天我们请来了学院各位院长、总支书记、教研室主任、支部书记、实验室主任,也希望通过交流,不仅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有所帮助,而且对全校的教学工作也有所促进。
对于教学工作,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六个字:“怎么教”、“教什么”。下面我就讲这六个字。
一、怎么教
“怎么教”包括了教学态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态度
一个教师的教学,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教学态度,二是基本素质,其中态度是决定性的,因为实在不具备作教师素质的人毕竟是极其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教学效果都是靠态度在调节。任何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能讲一手精彩的课,得到学生和同行的认可。有位哲人说:“人性深处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扬”。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得到他人的尊重,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只是有的人显露一些、强烈一些,有的人含蓄一些、淡化一些。我们各级干部,都有责任调动起自己属下的每一个人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通过鼓励、激发和赏识,调动起大家的冲动和激情,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所在,也是我们的本事所在。
要做好教学,除了有追求卓越的冲动和激情,还要有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站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运用最有效的方法,选择最有用的知识,奉献给自己的学生。“备课先备学生”,就是这种爱心和责任心的体现。一个教师的任务,不是把一本书讲完,而是学生有没有从你的课堂上真正学到东西。所以我们应提倡“备课先备学生”,就是备课时不仅吃透教材,精通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大纲,而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状态,教学中精心设计教与学的互动,课后作业的安排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查阅资料、思考问题及培养兴趣,把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作为备课的基本依据,把学生是否参与到教学中作为教学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志。
我们都认同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取决于有多漂亮的大楼,也不取决于有多先进的设备,而是取决于有多优秀的教师队伍;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取决于他(她)学历的高低,也不取决于他(她)教龄的长短,而是取决于他(她)的教学态度,取决于他(她)所付出的努力。
2.教学观念
观念决定了层次。要拥有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就需要学习和研究教育思想、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了解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我们今天的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和人才质量观,并且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是每一位教师的本职任务。这方面的内容,时间关系就不展开了。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恐怕一直是中国教学改革中最重要又最困难的事情。对此,有识之士呼唤了多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次改革也都作为重点立项,然而仍没有根本性的突破。有三个方面的情况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第一,国人都在发问,为什么一百多年了,中国大陆的华人一项诺贝尔奖也得不到?这样的事不能全怪教育,也不能不怪教育,尤其是应反思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第二,中外学者普遍认同,中国的学生有三好:基本功好,书本知识好,考试成绩好;西方国家的学生有三强:创新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演说能力强。这种差别的结果,使中国的学生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中小学生参加国际数理化的比赛频频获大奖,而本科生、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普遍较差,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差,科技水平低。这使我们不能不从教学方法上查找原因。
第三,当前学生中比较多地存在着学习兴趣不浓以至厌学的问题,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最大的内在障碍,这当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是一些教师照本宣科以至引人入睡的教学方法,不能不说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总体上,教学方法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过多与过少。
一是灌输式过多,参与式过少。一门课满堂灌、堂堂灌、从头到尾灌到底的现象仍然很普遍。教师的启发式与学生的参与式体现得远远不够,学生被动听课,训练的是求同思维,其求异性思维被大大地压抑,课堂气氛大多比较沉闷。
二是结论型过多,问题型过少。教师教给学生的都是定论,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不够,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弱,这是中国学生和西方学生最大的差别之一,也是我国高校教学的弱点之一。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新,但是没有问题就一定不会有创新。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于教师。
三是封闭式过多,发散式过少。过多地存在着一本教材、一个讲稿、一张试卷的封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局限于教材,引导学生大量查阅,广泛涉猎不够。
这三个过多与过少,强化了教师、课堂、书本这三中心,弱化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应该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主攻方向。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既是国家和时代的要求,也正在成为高等教育的目标追求,然而要真正落实,就要从改革教学方法上入手。
学习、知识、文化是我们作教育工作的人遇到的最基本的内容,但是就在这些基本内容方面,也有大量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的大学校园中不同程度存在着学而不习、知而不识、文而不化的现象。
学而不习反映了学生的学习风气和状态问题,主要是学习不下功夫。指的是一部分学生对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练习这些学习的基本环节,或者没有做,或者做得不够。
知而不识反映的是学习知识的方式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才成长的模式。“知识”二字,可以一分为二。“知”表示对信息的接收、获取和储存,而“识”则意味着识别、判断、分析,是对信息的消化和处理。知是接受别人的东西,识是自我加工和运作。多年来我国的大学课堂注重知识的传授,以传承性教学为主,重“知”轻“识”甚至知而不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文而不化是教育方式和效果问题,在大学课堂上,尤其是德育的课堂上,过多地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背会了一些条文和知识点,但是还没有转化为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有了知识,不等于就提高了素质,还需要有转化的过程。这种转化既要靠课堂教学中生动充实的理论传授和价值引导,还要靠环境熏陶、活动磨练、自身感悟等环节的综合作用,靠学校育人的大氛围影响。这种转化是将知识和道理经过体会和内化,转化成精神和觉悟,再经过长期的养成,转化成品德和素质。知识是学出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素质是养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是需要氛围和环境的。
4.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电子期刊与图书的查阅以其方便、快捷体现出明显的优势,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大势所趋。每一个教师都应跟上这一时代的步伐,否则就会落后。在这方面,青年教师接受快、起点高,优势明显。
我们在要求和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分寸,确保教学效果。例如,目前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成为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我校也和其他高校一样,装备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室,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越来越多,因而多媒体授课的质量与总体教学质量关系越来越大。多媒体授课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画图、列表,提高教学效率;可以把有些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课件可以方便地拷贝给学生,便于复习和保存。但是,从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效果来看,在具有正面作用的同时,其负面作用越来越不可忽视。
一是一些教师把原来在黑板上讲解的内容都搬到了投影屏幕上,PPT的使用与黑板上的讲解结合不够,有的甚至整堂课不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只是在投影屏幕上讲,有的甚至只是念,速度倒是很快,但学生印象很淡,也很难记笔记。教师的这种只讲不写,学生只听不记的课堂教学,其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二是有的教师上课时位于微机操作台后,远离黑板和投影屏幕;有的甚至坐在那里靠操作鼠标和键盘讲课;有的虽然站到讲台上面对学生,但是一手拿麦克,一手拿光笔,讲课如同做报告。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学双方边写、边讲、边记、边理解的过程没有了,教师的肢体语言没有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淡化了,教学的基本规律被违背了,基本质量也难以保证了。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师生之间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感情与感情的交融。再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也不能改变和取代师生之间的这种根本关系。使用多媒体授课,一定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一是并不是什么课都适于用多媒体,对那些推理性较强,公式较多,以讲解和推导为主的课程,例如数学课,除图形曲线外,还是应采取粉笔黑板式教学,而不用PPT。即使对图形曲线,也应有意识地训练教师和学生徒手画图的基本功。
二是并不是一门课的每次课以及每次课的全部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多媒体最适合那些图形较多,或者需要描绘出信息流动过程或单元部件转动变化的教学内容。对需要讲解的内容,最好都在黑板上进行。
三是教师授课不应全都依靠PPT,还是要写讲稿。对需要讲解的内容,尤其是公式和要点,如果自己不动手写讲稿和写黑板,光靠键盘和优盘,虽然节省了自己大脑的思考,但同时其印象、记忆和体会就难以深化,而自己体会不深的知识,如何能使学生理解深刻呢?这一点对青年教师更重要。有些青年教师从一开始上讲台就过多地依靠PPT,甚至讲了几轮课,都没有自己动笔写过讲稿,这对于青年教师精通教学内容,掌握教学基本功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们这次在《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中规定,“青年教师独立开课两轮内,一般不应采用多媒体辅助课件讲课,如确实需要的应经过审批”。
四是即使多媒体授课,也应要求学生记笔记。目前我国的大学课堂上,学生上课不记笔记的现象非常普遍。虽然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但是上课记笔记是学习规律所要求的。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可以促进思考,有利于精力集中,有利于课后复习,特别是通过耳听、眼观和手记这多种感官的配合动作,比仅用耳听和眼观对神经系统的刺激要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记忆要更好,这种人的“多媒体”,比机器的多媒体要重要的多。上课记笔记,虽然多了一份劳动,但是会多得一大份的收获。千千万万的大学生上课不记笔记,当时是清闲了,但由此所造成的精力上的闲置与时间上的浪费,所造成的良好学习机会的错过与应有学习效果的缺失,是影响到教学质量的一笔大账。
我希望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能够就下列几个具体问题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一是记笔记问题;二是多媒体的使用问题;三是如何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不用花什么钱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二、教什么
“教什么”是指教学内容问题。任何一个专业都面对着浩如烟海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如何选择最根本的知识和最有用的知识教给学生,是每一位教师面对的最主要的教学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既需要加强知识更新,也需要注重内涵扩展,具体地应从四个方面加强。
1.加强教学内容的删繁就简,吐故纳新,体现教学内容对学科与专业发展的跟踪。教师一方面要注重讲授重点和难点,把有些内容留给学生去自学和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把新的进展和内容充实到课堂上,将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与社会需求相联系。过去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现在要求教师得有一条河,是活水,是时时更新的知识。所以,做一个称职的教师是不容易的,必须坚持学习,坚持研究,要想使教学内容不过时,首先教师自己要不过时。
2.加强本门课程的学科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的内容,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体现开放式教学。使学生明确探索问题的目标,引起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培养自己分析知识、怀疑知识以至创造知识的能力。
3.加强教师自己的科研体会或自己所了解的工程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实例,体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一流教师和一般教师的重要区别;有没有比较多的教师能做到这一点,是一流大学和一般大学的重要区别。照本宣科是最容易的,也是最使学生感觉没有味道的。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就要搞科研,下实验室,深入工厂和社会,直接获得工程经验和第一手资料,充实到自己的教学中。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好的学者,有自己的学术造诣,反之则不一定。
4.加强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素质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它应该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在每一门课程中都体现和落实。这一点能不能做好,关键是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人文水平。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要占用很多时间,用掉很多篇幅,而是要画龙点睛,要精,要管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学习,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崇高的境界、深厚的感情来感染学生,教化学生。素质教育主要是做人的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做人的道理讲得最好,虽然经历了几千年,还是那么入木三分,体现精髓。
我这里列举三条,一是《大学》中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就是要认识客观世界,致知,就是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接下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寓意深刻,这八条把人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讲清楚了,是人生观、价值观最好的信条。
二是我国传统文化讲求的“忠、孝、节、义”,讲的是责任,是价值观,所以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所需要的。“忠”就是爱国,报效国家。国学大师季羡林认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归纳起来就是爱国、有骨气。温家宝总理在上个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孝”就是对父母负责,孝敬父母;“节”就是对自己的配偶负责,对家庭负责;“义”就是对朋友负责,诚信仁爱。所以这四个字讲得是如何对待国家、对待父母、对待爱人、对待朋友,做到这四个字,做人就够讲究、够到位的了。
三是《易经》中的两卦,第一卦乾卦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说人要像天体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以这样的态度来要求自己;第二卦坤卦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说人要像大地那样,以宽厚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别人;以勇于担当的态度来承载事务,以这样的态度来处人、做事。
上述的三条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既要以此来教育学生,更要以此来鞭策自己。这三条都是几千年来的,还有几百年来的英雄人物不朽的豪壮诗句,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应该和学生们共享的宝贵精神财富。例如,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清代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狱中题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等等,这些豪言壮语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境界,可能去市场买菜时说不着,但是在育人的课堂上,选准机会说一说,对激励青年学生,还是应该的,会管用的。
以上是就青年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工作,“怎么教”、“教什么”和大家交流想法。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和教学工作千头万绪,我这里讲的只能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三、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1.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办学中的根本性工作。
我们时时都在重视和强调青年教师的培养,但是要真正落实好,只泛泛地讲和一般性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相应的措施来落实,有相应的活动来推动。专门制订《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并抓好落实,就是专门的措施。为了抓好落实,我们明确了责任,在培养任务的三项任务中,“岗前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两部分由人事处和各学院负责;“教学能力培养”这部分由教务处和各学院负责。希望各方切实负起责任,相互配合,把这三项任务落实好,把我们的青年教师培养好。
除了落实好《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我们还应结合今年要开展的几项大的活动,多渠道地来促进青年教师培养以至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是用好“质量工程”的机会。最近学校下文公布了经评审通过的174项“质量工程”的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可有5个人参加,这一批课题就将有八百多人次参加,相当于全校的教师总数,这对我校来说是空前的。既是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队伍大练兵的好机会,希望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认真组织,借“质量工程”的开展和这一批课题的启动,掀起一个对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广泛、深入地研究、改革与实践的热潮,以此推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使我们的教师水平上层次,使我们的教学质量上层次。
二是用好创建国家精神文明单位的机会。这次创建活动要体现以人为本,其根本的标志是既优化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氛围,又优化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特别是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状态。
三是用好党内创先争优活动的机会。教师中评出的先进个人一定是教书育人做得好的,这要成为我们的明确导向。
2.要多方面努力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需要抓,需要我们各级领导投入精力,重视起来。任由自由状态、一盘散沙不管,就是我们的失职。如果说培养学生是学校的第一任务,那么培养青年教师就是学校的第一要务。因为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必须有高水平的教师。
我们这些人无论是校长、院长、总支书记、处长,还是教研室主任、支部书记,无论是在位三年、五年,还是十年、八年,最重要的是带出一支好的队伍。这是我们最重要的责任,也是衡量政绩的最重要的一条。所以,各级领导一定要重视。这些领导在那里?就在今天的会场里。
二是制度保证。要落实好《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这里面包含了多项管理制度,包括了培养和考核办法,有了制度就要管用。
三是活动促进。要组织相应的活动,例如教学观摩,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学文件展评等活动来促进。
四是项目带动。学校近几年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在增大,希望我们的学科带头人积极地吸收青年教师参加,尽快把年轻人在科研和学术方面带起来。
五是风气熏陶。这就要求我们各单位的领导建设好自己的小环境,有一个好风气,形成了和谐、上进的好氛围。环境育人不仅大学生们需要,青年教师的成长也同样需要。
今天的会议是学校长期准备、酝酿已久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希望各单位会后能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落实,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抓实、抓好。唐朝诗人刘禹锡有句诗:“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学校的办学事业也是这样,“继往开来千秋业,总要前人让后人”。所以,培养好我们的青年教师,为学校明天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是“功在今日,利在未来”的极其重要的工作,是我们这些今天在岗的校院(处)两级领导的重要职责,让我们共同努力,尽职尽责,把这项工作做好。
附: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
1.工作态度
对学生的热爱与负责;对高等教育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对工作岗位的兴趣与珍惜。拥有“三心”,做到三个投入:对岗位抱有责任心,保证精力的投入;对学生充满爱心,注重感情的投入;对工作持有热心,保持激情的投入。
2.业务基础
(1)本专业的学科知识:精通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对本学科方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特别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比较清晰的了解;熟悉本专业的其它课程及其与所讲授课程的联系。
(2)本专业的实践技能:对理工科,熟悉本专业实验室中各门课程所对应的主要仪器设备,并能够正确使用;精通所讲授课程对应的实验,能够用理论解释试验现象;能够指导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能够在实验室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能够指导学生有关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对文科,能够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相结合,指导学生针对社会问题进行知识应用和创新。
(3)本学科领域的科研经历与能力:对理工科,能够进行基础理论研究或工程技术研发,积累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的经验,获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并且能够将研发经验或成果引入教学。对文科,能够针对社会或人文问题开展研究,形成自己的论著,为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和产生先进思想库,促进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4)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与理论: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学、人才成长规律、高等学校教学规律、教学与研究互动规律,能够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并且能够将学习与研究成果自觉地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5)文化素质修养:理工科的教师,要学习、了解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一般知识,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能够以较深的哲学理念和较宽的文化视野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力争在某些方面有深入地了解与研究,以至有自己的造诣。文科的教师,要在自己专业基础上,对上述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与掌握,并有所造诣,同时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内容,力争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教书育人
(1)备课先备学生:备课前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状态,教学中精心设计教与学的互动,课后作业的安排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查阅资料、思考问题及培养兴趣。把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作为备课的基本依据,把学生是否参与到教学中作为教学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志。
(2)学习兴趣的激励:通过自己生动精彩的讲授、教学方法的改进、知识应用的需求和有待探索的问题,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强化其思考问题与提出问题的意识,努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科学精神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弘扬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并注意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习品德和优良学风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
(4)学习方法的指导:本着“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的理念,热心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在每一轮课的开头,同学生探讨本门课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融入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改活动中,注重“教改”与“学改”的结合。
(5)心理健康的疏导:一方面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坚毅、乐观、大度的心理品质;另一方面,热心与学生交朋友,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疏导。
(6)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注意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对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伦理、个性品质几个层面进行教育和培养,注重开发和提升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4.课外指导
(1)在自己的科研课题中吸收学生参加,并给与切实的要求与指导。
(2)在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创业规划大赛、广告艺术大赛等学科竞赛中指导学生,在专业与技术指导的同时注意科学精神的训练与养成。
(3)在学风建设月、大学生艺术节、“学习的革命”研究会以及其它学生社团活动中,热心支持、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有益的活动。